佛系青年表情包為用戶提供更多趣味搞笑的表情包,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佛系,通常指的是無所爭斗,無所最求,不打打殺殺,既來之則安之的生活,是不是也非常的適合你現在的生活裝備!
90紛紛成為了『四大皆空』沒什么可糾結的佛系玩家!佛系乘客:給司機打電話說,你不要動,我來找你;佛系好友:在朋友圈隨緣點贊,都是愛的鼓勵…
舉個兩個簡單例子,大家感受一下。比如,“佛系員工”,被描繪成“交代下來的任務從不推辭,但是也絕對不會給自己攬工作;工作質量永遠保證合格,但從來不會有驚喜”。再比如,“佛系戀愛”,是“不溫不火,不會奪命追魂call,主要相處方式就是一周一兩次見面”。
這當然跟大乘佛教所言“眾生皆有佛性”不同,更多是網友的“夫子自道”而已。像很多事情一樣,我們還是可以分兩面來看“佛系”的狀態。還原到生活場景,一方面,這可以是不爭不搶、不鉆營不吹捧的隨性、豁達;另一方面,這也可能是面對競爭、面對壓力時候的怠惰、消極。好與不好,存乎一心。
應該說,年輕人天性是熱烈的、向上的,對生活充滿熱忱、對世界充滿好奇。不過, “佛系”一詞能讓很多人覺得深有同感,也讓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狀態。業績只能“更快更好”,成績總要“再創新高”,房價高、物價貴、好工作也難找,經常要使出渾身解數,往往要委曲求全,神經總是緊繃、壓力總是“山大”……有拼搏、有奮斗,有成功的熱望、有向前的激情,不過,也難免會有緩下來、松下來的念頭——畢竟弦不能繃得太緊,容易斷。所以,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態,“佛系”一說,也承載了一種對于生活中快與慢、進與退的思考,乃至追求。
本質上,這樣的“佛系”人生,跟“我們是誰”的咆哮體,跟“葛優躺”“感覺身體被掏空”的吐槽,跟“第一批90后脫發了”,也都有些相似。不過,“佛系”之說,在無奈之外,更多了一些“不焦躁、不執著、不強求”的態度,也未嘗沒有“不愿給人添麻煩”的心情。這難免讓人聯想到日本的“低欲望社會”:物質極大豐富,吃飽穿暖不是問題;“隨緣”的人生,沒有大的野心和抱負;城市生活便捷,連跟人的交往都能降到最低……人們從中,也會看到“世代轉換”之后人生觀、價值觀的悄然轉型。
在“佛系”之前,還有個年輕人喜歡用的詞——“喪”。“喪”已經是消極了,更消極的是,連“喪”都懶得“喪”。或許,不管想要怎樣、能夠怎樣,年輕人終究還是要“嗨起來”。畢竟,消極不是放縱,沉穩不是慵懶,有所節制不是無欲無求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并非無喜無悲。不“盡人事”,怎能徒“聽天命”?Deadline迫在眉睫,佛系員工可以視若罔聞嗎?希望不作、不矯情,佛系男子可以坐等愛情從天而降嗎?
網友評論